3月16日,由戛纳电影市场主办,网协办的第3届中国新影人基金欧洲大师班在京开讲,曾创作过《蝴蝶》、《夜莺》等佳作的法国导演费利普·弥勒受邀担任嘉宾,与到场的电影爱好者们分享了自己的人生经历。
欧洲大师班扶持中国新影人走向国际舞台
该活动当天吸引了众多中国新影人参加,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戛纳电影市场-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欧洲大师班的主办方香榭荔舍国际总裁李明曌,也向大家介绍了该活动设立的意义。她表示,2013年“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为了让更多地国际专业人士能够与中国新生代电影人进行对话,促进中国新影人走向国际舞台,特别设立了“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活动平台。 欧洲大师班作为“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年都邀请欧洲著名的电影大师来华与中国的新影人进行专业交流,促进中国新影人的成长,进而以国际化视角对新影人的电影项目进行提升。
据介绍,戛纳电影节市场是为电影专业人员开设的商业平台,每年5月在法国戛纳举办。目前该市场是全世界最活跃的电影市场之一,每年都有超过12000人参加,电影投放数量超过4000部,放映电影的数量也高达1400部。而香榭荔舍国际则是一家主要发行海外电影的发行公司,同时也是法国戛纳电影节市场的中国代表和美国电影市场的中国商务顾问。
本届欧洲电影大师班,主办方再度盛邀欧洲著名大师来华授课,直接吸收电影产业内的顶尖人才进入,扩大、提升、巩固电影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队伍。以成功电影案例教学,以项目的核心人物引导,深入研究成功的电影案例,学习、强化、提升实操能力。鼓励中国业内年轻电影人项目优选,参加戛纳电影市场-中国新影人基金论坛,走向国际平台。
费利普·弥勒分享《夜莺》幕后故事
法国著名导演费利普·弥勒受邀成为本届欧洲大师班的讲师,与中国电影爱好者们一同分享了他的电影感悟。费利普·弥勒表示,他的职业生涯从拍广告起步。这项工作他做了10年之久,过程中,他慢慢接触到了电影这个艺术门类,甚至还对当时并不流行的IMAX及3D技术有了了解。“然后有一天我告诉自己,我好像可以开始拍自己的片子了。”弥勒说。
然而事情并不如他想象中顺利,弥勒的第一部电影就赔了钱,用了7年才把外债还清。但这并没有浇灭他拍电影的欲望。1993年,一部名为《Cuisine et Dependances》的作品终于让弥勒取得了初步的成功,随后,他又创作了多部作品,其中就有我们熟知的《蝴蝶》。
2009年,弥勒来到中国。那时有一位中国制片人向他提议,大家一起拍摄一部电影,也就是后来的《夜莺》。“我完全不能理解他的想法,一个法国人带着一群中国演员拍中国的事,这好像有点疯狂。”弥勒坦言。不过一切在中法两国签订合拍协议后有了转机。减少了引进的障碍,《夜莺》无疑能够增进中法两国在电影方面的交流,何乐而不为。
2014年,《夜莺》被选中代表中国“出征”奥斯卡。虽然最终并未入围斩获殊荣,但作为导演和编剧,弥勒的创作无疑受到了不少中国观众的认可。弥勒表示,与短片可以仅仅表达导演思想不同,长片一定需要一个好的故事。编剧要在整个电影的全过程中“拉住观众的手”,让他们牢牢跟紧剧情的发展:“这种感觉就像在为小孩子讲故事,只有他不停的问:‘然后呢然后呢’,才说明这个故事是好的,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