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天安门广场阅兵阵容的展现,11个徒步方队,由三军仪仗队和10个英模部队方队组成。主要由前身为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的现役英模部队组成。英模部队徒步方队受阅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为夺取抗战胜利而艰苦卓绝的斗争、英勇无畏的精神和感天动地的气概。而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英模部队方队排在10个英模部队方队的第二个出场受阅。
百团英模 战功赫赫
"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隶属第14集团军,前身主要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等抗日武装力量。百团大战中,8连与日军白刃格斗获胜,被八路军总部授予“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1940年8月,百团大战打响,8连所在的一纵队二十五团担负破袭正太路、切断敌交通命脉的任务。在我军猛攻马首车站时,盘踞在戴家垴的日寇为解马首之危,于8月21日夜由小队长登木率50余人,趁着风雨夜,偷偷绕过龙化山,意图偷袭二十五团指挥部。日军被8连炊事员张生旺发现,团参谋长李懋之立即指挥8连进行反偷袭。时任8连连长任尚琮当即率一排、三排抢占村东北高地,进行阻击。指导员张万清率二排赶往村东南抗击敌人。二排官兵边跑边上刺刀,刚出村口就碰到一群鬼子端着刺刀迎面而来,相距只有10米远。双方立刻陷入白刃战,白刃战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日军剩下不到10人仓惶溃逃,小队长登木被击伤后装死,在打扫战场时被炊事员张喜击杀。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授予八连“英勇顽强”锦旗一面。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八连“白刃格斗英雄连”称号。
百团大战是抗战以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略性进攻战役。1940年,侵华日军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作柱、公路作链、碉堡作锁”的“囚笼政策”,使八路军控制的县城由1939年春的103个,到1940年夏时锐减至几个山区小县城,而且活动地区和物资供应日趋紧张。为打破日军的“囚笼政策”,克服国民政府的投降危险,争取华北时局的好转,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八路军在华北25万民众支持下,总部统一指挥直接参战的晋察冀军区、第120师、第129师和总部直属队的部队共105个团约27万人,另有大量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战。作战地域包括冀察两省全境,晋绥两省大部和热河地区,战线绵延2800多公里。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为交通总破袭战,主要是破袭以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日军交通线。第二阶段,9月22日至10月10日,中心任务是继续扩大战果,破袭正太、同蒲、平汉、德(州)石(家庄)、平绥、北宁、津浦、白(圭)晋(城)等铁路交通线,并发动对榆社、辽县、涞源、灵丘等县城的攻城战斗。第三阶段,10月上旬至翌年1月24日,主要是反击日伪军的报复“扫荡”。当彭德怀、左权在八路军总部作战室听取战役情况汇报、得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105个团时,左权兴奋地说:“好!这是百团大战。”彭德怀说:“不管一百多少个团,干脆就把这次战役叫做百团大战好了!”正在热映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百团大战》中,对这一段历史有着详细的描写。著名演员陶泽如和刘之冰,也对这段关于“百团大战”的对话有着精彩的演绎。
精准还原当年武器
正在热映中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百团大战》中的武器装备也同时曝光。其中,国军机炮兵装备包括:德式PAK式战防炮、炮弹及炮弹箱、九二重机枪、皮子弹带弹夹、垫肩、马克沁重机枪、捷克轻机枪、六零迫击炮、八二式山炮、七五式山炮等;日军的机炮兵装备有:歪把子重机枪、九二重机枪、马克沁重机枪、捷克轻机枪、七五式山炮、九二步兵炮、六零迫击炮、九二式改良型步兵炮等。当年,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就是依靠着这些武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打赢了这场震惊世界的“百团大战”。
历史上,百团大战除了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策应了正面战场作战,抑制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逆流外,还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诬蔑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谎言,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75年后,电影《百团大战》除了将那段烈火与青春锻造的历史搬上大银幕外,更希望能唤起年轻观众的民族自豪感、爱国心。影片上映不到一周,赢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这就是电影人献给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最诚意的一份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