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霄峰
网专稿 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中,入围“新浪潮奖”单元的华语电影《少女哪吒》十分引人瞩目,这部电影是作家、编剧李霄峰做导演后执导的第一部长片作品;片中的两个主演,同样是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新演员,而该片的摄影、编剧等主创,也都是初涉电影创作的新人。这部由新人团队打造出的作品,除了入围釜山“新浪潮奖”,还获得了第5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两项提名,不能不让人对其主创及幕后故事充满好奇。
在釜山电影节期间,网专访了《少女哪吒》导演李霄峰及监制沈旸,听他们讲述了这部电影创作中的故事。李霄峰透露,这部电影在拍摄之前筹备了七个月,从分镜头、到与摄影师沟通、演员的培训,每个环节准备得十分充分,正因为这样,这部处女作的拍摄,比他预想中要更顺利。而监制沈旸在谈到《少女哪吒》在国内的推广时,更是明确表示,已经为这部文艺电影制定了明确的宣传计划,未来会努力将整个团队的成果呈现给更多观众。
李霄峰
对话李霄峰:《少女哪吒》讲成长和漂泊 一群新人同样能成功
《少女哪吒》改编自作家绿妖的同名小说,原作描写了两个少女从十几岁开始的成长经历,以及她们之间各自流散却一直坚固的友情。小说用名“哪吒”,意思是书中的晓冰想要如哪吒般剔骨还母,和以前的一切决裂,走上自己全新的道路。小说充满了对生命的漂泊不定之感,而电影中,李霄峰同样诠释出这样的气质。就像他说的,自己对小说中那种特有的心灵状态,感同身受。
谈起电影的创作,李霄峰表现出一个新导演的激情和纯粹。他直言,与一群新人一起做事,是自己的一个理想。谈到两个小演员的表演,他更是明确表示,与其强制要求,不如发现演员与角色之间相通的桥梁。正如监制沈旸所说,导演对这部戏的每一个角色以及整个创作过程,都充满了赤诚和热爱。
网:你也是一位作家,为什么这次没有改编自己的作品?
李霄峰:如果是自己的文字,距离自己的心太近,要想把它视觉化,那个距离实际很难掌握。反倒是看别人的作品,从里面能找到既有距离感,也能打动自己的东西,更适合拍电影。其实我也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拍出来,但别人来拍可能会更好。
网:看到这篇小说时,哪点打动你想把它拍成电影?
李霄峰:书里描述的两个女孩儿中学时的感情,还有人在长大之后的漂泊感,那个情感是共通的,原著作者绿妖和我也是很好的朋友,我们都是在90年代末就离开家乡,书里的那种在漂泊中去回忆过去的感觉,我非常能够体会。
网:电影对小说的改动大吗,是基于什么原因改动?
李霄峰:改动还是挺大的,因为原作是书信体的小说,电影自然会做出一些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晓冰18岁以后的生活省略掉。而且我们还加入了很多意向性的内容,属于电影的内容,这也是我改编的一个标准,小说有自己的魅力,但电影也有电影的魅力,所以我更多是从视觉呈现的角度来考虑改编的。
网:为什么想要选择两个新演员担任主角?
李霄峰:用新人是我入行开始的一个理想,我希望可以是一群新人,在一起做一件新的事。实际上,我们不仅两个演员是新人,我也是新人,剧组里很多主创,包括摄影师,是一个86年生的荷兰人,这也是他第一部长片作品。年轻人有勇气,做事的激情很纯粹,尽管也有可能不够稳定,但这次我们证实了,年轻人只要有勇气、有热情,一起做事就一定能成功,这部电影就是一个证明。
网:两个小演员的演技需要很多指导吗?
李霄峰:两个演员在拍这部电影时,一个19岁、一个14岁,我们在开拍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也包括对她们的培训,让她们读三毛的书(电影里会提到三毛),看很多电影,做了充分的沟通。正式拍摄时,我的方法并不是告诉她们:你应该怎么演,因为,我应该尊重演员本身的特点,所以我更多是去捕捉她们身上的特质和角色之间的关联性,找到连接的桥梁。我一般是顺着她们的特点,而不是强制要求。
网:作为新导演,拍摄过程与想象中相比困难吗?
李霄峰:比想象中要顺利一些,但还是因为我们筹备了七个月,准备的足够充分,各个环节准备很扎实,所以我们的拍摄原计划50天,结果43天就拍完,主创之间的合作也非常默契,演员也非常出色,或者说也有幸运的成分。
网:第一次看到《少女哪吒》成片的感受是什么?
李霄峰:比我之前想象的要更好一些,在拍摄之前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和主创充分的讨论,包括影调、声音、音乐,在拍摄过程中也很享受,但真正看到成片的感受还是很不一样。
网:希望普通观众看过《少女哪吒》之后能有什么感触?
李霄峰:我一直认为,一个好的电影,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如果观众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气质,我就会很高兴。至于人物和她们的故事,每个观众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其实对电影的每个具体情节,我都倾向于不解释,电影拍出来之后,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生命。《少女哪吒》这部电影的层次很丰富,并不只是表面一层那么简单,我也期待观众可以看到这些更深层的东西。
李霄峰、沈旸
对话沈旸:《少女哪吒》可能明年上映 会继续探索文艺片运作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沈旸”,她的名字大多和《白日焰火》联系在一起。沈旸是电影《白日焰火》的监制,她成功将其推广至海外,这部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奖、创造文艺电影国内票房高峰,都与沈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此次,沈旸担任《少女哪吒》监制,同样为该片保驾护航。谈到这部电影,沈旸表示,这部由新人团队打造的作品能入围釜山“新浪潮”和金马奖,已经是极大的肯定。而谈到国内观众对这部电影了解尚浅时,她说让中低成本艺术电影在国内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是她整个团队一直在做的探索。
网:与《少女哪吒》的缘分是怎样开始的?
沈旸:其实之前与导演在合作另一个项目,那个项目也入选了今年三月香港电影节的亚洲电影创投会(HAF),叫《被水催眠》(片名来自李霄峰曾写过的小说题目),在那里反响很好,当时就有很多人问导演,第一部片子是什么,导演说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是已经筹备得差不多的《少女哪吒》,很多投资人就建议,我们的合作可以从《少女哪吒》就开始。就这样,我们从《被水催眠》这个项目开始,又合作了《少女哪吒》。
网: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对你来说哪一点印象最深刻?
沈旸:导演不管在现场还是后期,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他完全投入到这部戏的状态,而且在拍摄现场他也无数次被感动,让我们旁边的人很受感染,作为一个创作者,导演对这部戏的每一个角色以及整个创作过程,都充满了赤诚和热爱,这点对年轻的创作者其实很少见。
网:《少女哪吒》国内关注度尚低,希望被更多国内观众了解吗?
沈旸:肯定希望,尽管文艺片现在在国内市场还有很大压力,但我们入围了两个奖项,大家的关注度还是非常高,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来探索文艺片在中国市场的新模式,无论是投资还是宣传。以前的文艺片宣传资源不够,这与资金的投入也有关。《白日焰火》的成功是有它的偶然性,但像《少女哪吒》这样中低成本的艺术电影,未来会成为常态,这样的电影我们怎么去运作,让它在国内得到更多观众的关注,也是我们整个团队所要做的探索。
网:这部电影有没有目标观众群?
沈旸:从团队角度,对国内市场、国际市场,都是有目标有定位的,目前,国内的院线其实都是同质的,而我们的市场扩张很快,市场诉求相对比较丰富,艺术电影也有稳定的观众,我们对这部电影有非常明确的宣传计划,来锁定这些艺术电影的固定观众。未来还会与一些视频网站、新媒体展开全面的合作,也希望通过与他们的合作,掌握更准确的观众群,这样不仅是对我们这部影片,对未来的艺术电影也都是有帮助的。
网:现在《少女哪吒》有没有确定内地上映时间?
沈旸:几个制片人有比较明确的一个方案,三月是内地艺术电影上映的最好时间,不过还要根据国际电影节的策略和结果,来最终确定。目前来看,短期内国内观众还在大银幕看不到这部电影,有可能要等到明年上半年才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