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遇上西雅图》片场照
原标题:国产青春励志电影如何大获成功?
“现实主义作品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反映并记录你所处的这个时代,而不是看它是喜剧还是悲剧,商业片还是艺术片。”
今年开年以来,国产电影屡战屡胜。先是2月10日公映的《西游·降魔篇》在国内狂卷12.5亿票房;紧接着,3月21日公映的《北京遇上西雅图》拿下5.2亿;然后就到了4月26日公映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下简称《致青春》),至今票房已接近7亿(还有一定上升空间)。而5月17日上映的《中国合伙人》三天破亿,延续了中国好票房的招牌。
如今看来,国产片一扫从前畏惧“好莱虎”的颓势,与好莱坞大片双重发力带动市场,形成“双赢”的繁荣格局。不论是中国电影人改变的态度,转为关注现实,还是中国观众已进入成熟期,这一切都表明了质量过硬的国产片也成为或即将成为电影院线的半壁江山。
围绕薛晓璐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如何面对现实,超越现实,从而制造票房佳绩进行了评述,以一窥全,对现今的电影市场作了精准的分析,特拿来以飨读者。
当北京电影学院著名研究生赵薇的毕业作品《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票房毫无悬念地“破五”时,这所学院文学系教师薛晓路卸下了刚刚获得的“最赚钱女导演”的头衔。此前的一个档期里,她的第二部导演作品《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北西》)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连续占据院线46天,票房收入5.2亿元,成为内地最卖座的爱情电影。
在此之前,薛与“最赚钱”的光环有点远。《北西》讲述了北京妞文佳佳的故事:因为是“小三”,无法在国内获得准生手续,文佳佳赴美产子。但在月子中心遇到为了照顾前妻和女儿辞去医生工作的落魄护工Frank,两个人擦出了爱的火花。
在现实主义艺术普遍式微,消费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薛晓路选择了将自己的镜头对准中国当下的现实。《北西》的票房奇迹证明,观众并非像一些人想象那么浅薄,现实主义也可以卖一个好价钱。
“电影卖到2亿以后,我就没那么留意票房了。”薛晓路并非商业导演,但却依然颇在意这个数字,“第一周上映的时候特别紧张,每天都上网查票房。上一部电影(《海洋天堂》,2010年上映)没给老板赚钱,希望这一部能表现好一点。”《北西》的成本不足3000万,按照票房为成本3倍才能回本的行业规则,电影上映6天破亿,提前完成了这个最低任务,也早早地破掉了发行公司定下的2亿元票房预期。因为口碑好,电影中各话题持续发酵,让这部影片的排片时间延长了10余天。
其实当片子拍到一半的时候,“我就觉得票房应该有保证了,该到的情绪点都到了,该有的笑点和泪点也都有。”作为教授《剧本写作》课程的专业老师,薛晓路熟悉并研究过好莱坞的类型片。在众多的评论中,人们也都将《北西》视作一部“好莱坞式爱情浪漫喜剧”。“类型片其实是创作者与观众的共谋,观众知道要看什么,创作者也知道观众要什么。”《北西》被认为是一部小妞(chick flick)电影,目标受众定位于那些年轻的女性观众。而事实上,也确实有女观众一遍又一遍地去看了这部电影。